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污水的排放量空前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正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已经突破2000座,年污水处理量比十五期间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污水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工艺产生的污泥一部分回流作为生物反应的反应物,而剩余的污泥要排出到系统之外。这些剩余污泥的量是惊人的,其含水率较高、体积庞大、易腐烂、气味恶臭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
因此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处理处置就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就会对地面水体、土壤、地下水和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的处理,并妥善处置,以免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应对污泥所造成的的负面影响,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带动污泥处理处置市场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25亿元左右,市场运行良好。
中国污水排放量保持较大规模,污泥产生量逐年增长
污泥产生量的不断累积给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从污泥产生上看,一般是在处理污水时产生污泥。而我国污水分为工业和城镇生活两部分,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10-2017年我国工业污水排放量基本维持在200亿吨/年左右,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自354亿吨增长至600亿吨左右。
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处理1万吨生活污水可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5-8吨,处理1万吨工业污水产生10-30吨污泥。分别按照6.5吨和20吨单位产出进行推算,则2010-2017年,我国污泥产生量如下图所示:2010-2017年,我国污泥产生量从5427万吨增长至7436万吨,年化增长率4.6%
政策加持,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
2000-2012年,是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引起国家层面重视,有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标准及规范,为行业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在政策方面仅提出重视及加强污泥处理处置,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要求,并无具体指标要求。2013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规划以促进我国污泥处理市场的发展,并对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以及处理率进行了比较明确的规划。
如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首次针对污泥处理处置提出规划指标即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规划目标进一步提升,提出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京津冀区域达到95%。
总之,在政策的带动以及污泥处理技术等的带动下,我国污泥处理市场规模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10年的129.8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236.6亿元,分别在2014年、2016年和2017年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行业增速虽呈下降趋势,但总体增幅依然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
污泥处理技术格局基本维持,填埋技术占比高达73%
目前我国污泥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烧等方式,这四种处理方法的占比分别为65%、15%、6%、3%。可以看出我国污泥处理方式仍以填埋为主,加之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企业处置能力不足、处置手段落后,大量污泥没有得到规范化的处理,直接造成了“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
投资加速,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前景广阔
为加速污泥治理速度,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污水厂的污泥处理,在污泥处置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政策的推动下,污泥处理处置行业即将迎来蓝海市场。随着政策引导,我国污泥处理产业市场需求得到释放。
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 程。污泥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好氧发酵以及干化等工艺过程。污泥处置是污泥经处理后的产物,回归自然环境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污泥处置包括土地利用、填埋、焚烧以及建材利用等不同的方式,污泥焚烧后的灰渣可填埋,也可进行建材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的不断增加,作为的“衍生品”,污水处理量也随之上升,污泥产量随之不断增加。污泥问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2018年我国污泥年产量达到5665万吨,同比增长3.3%。中国污泥处理处置行业2018年市场规模为608亿元,预计未来3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696亿元。据测算,污泥处理处置运营市场占比51%,工程市场占比49%。
按照污水有效处理率来推算,2023年的污泥处理市场规模将达到867亿元左右。
行业的盈利性为发展带来不少动力,但政策的加码、收费机制的完善及污泥资源的发展等会进一步对东航也扩张。为解决污泥处理问题,先在“水十条”中提出会对污泥处理领域进行相当程度的倾斜。后在环保“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京津冀区域达到95%。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加码,无疑大大驱动了污泥处理处置的资源化与无害化进程,相关的处理技术与设备也得到快速发展,各大污水厂“重水轻泥”的现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1.政策利好
为了解决污泥处理问题,“水十条”提出将会对污泥处理领域进行相当程度的倾斜。环保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京津冀区域达到95%。
2.PPP模式
PPP方式在污泥处理中加速政企联合,为公司供应了极广大的渠道,也是政府处理污泥处理环保疑问的战略之在这场污泥处理方式改造中,实力雄厚的污泥处理设备供货商、污泥处理技术支撑公司,将会占有更大的优势。
3.完善收费机制
目前,每吨污泥处理费是250元,随着物价和人工等成本的提升,收◢费标准会提高。且环保要求日益提升,企业增加负压除臭等各种环保设施,运行费用也是笔不菲的投入。
4.污泥资源发展
·经过处理的污泥,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这其中,大约有20%30%的氮转入污泥中,磷约为90%,一些污水厂产生的污泥,其氮、磷、钾含量甚至高于农家肥。从资源角度考虑,污泥的内在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可观。
三、中国污泥处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在政策的监管下,对污泥的处理更加严格,中国对污泥治理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会为污泥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
2、在消费渠道方面,污泥处理费会作为污水处理费中的项目进行征收,收费效率提高。
3、随着污泥处理资金的投入增加,价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污泥处理将会成为治理污染的首要↘切入点。
4、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污泥中氮、磷等有机物质含量将上升,会使污泥行业向资源化发展。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使污染治理的效用更好。